“可怕的”采访对象
8日,在武汉做了一场小型的新闻业务分享。
虽然对新闻业务有足够的自信,给谁讲都不怵,但在遍地新闻写不得的年代,还有人请我去分享怎么做新闻,多半是出于对失业待岗中年的照顾。
这一次,“命题作文”讲如何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这其实是我过去擅长的。但时代在变化,靠白衬衣、玻璃茶杯、公文包出入政府机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所以,我如今所讲的很多东西真的只能抛砖引玉。
不过,如何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这些年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有些业务技巧,大概还不过时。比如,采访对象永远是一直在主观故意或者无意给记者挖坑埋雷的人,一个还想留下清白名声的写作者万万不能采访某一个人就回去写几千字。听一人言而有闻必录,是风险巨大的事情。
很多采访对象会主动瞒骗你,还有一些采访对象很真诚,但他们有时候也不清楚一个记者到底想知道什么,也会无心遗漏很多重要的信息。
在这个方面,我曾有过几次深刻的教训,最典型的一次就是2015年写的陈行甲的报道:被贪腐气哭的贫困县县委书记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原文)。当时,我完全不知道陈行甲患过抑郁症。数年后,他写书自述了此事。
所以,做新闻,永远不要轻易以为自己知道了全部的真相,保持谦逊的态度。所以,采访中若不把采访对象问尴尬,最后尴尬的就是我们自己。
讲完,有听众问我,如今还能去媒体工作吗?
我说,当然可以去,总还有媒体配得上刚入场的新人,值得你去练手艺。
要命的是,我如今说的手艺常常被技术所控,不论你手艺多么炉火纯青,不管你描摹再现了多么真实的现实,技术随时可以让你成为一片空白,甚至让你从公众视野里消失。
手艺不能与技术匹敌,有时候不是手艺不够好,而是技术太先进,而技术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监督。
但手艺还是不能不练,技术在进步,手艺如果不进步,将来江湖上更没有手艺的一席之地。
正如我在《悲观着乐观》一文中说的:有些事情现在不能做,不等于将来不能做。如果我们不保持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专业的追求,不去经常练习和琢磨做新闻的方法技巧,不去总结反思过去的不足甚至失败、不去讨论新闻的伦理,将来可以专业而相对自由地写新闻时,只怕会写的人没几个了。
这,就是我如今还在琢磨新闻业务的原因。当然,近两年的业务反思比以前多了。
最后,附最近写的部分新闻业务文章,供大家参考。点击即可阅读:
辞职副市长专访的反思:专访官员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新闻题材|新闻实战
褚朝新
2024年1月10日